作为一名科研实力深厚的生理学专业学者,周明生教授是辽宁省特聘教授,同时担任美国心脏学会院士,美国心脏学会基金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美国高血压学会、美国糖尿病学会和美国生理学会会员。
周教授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疾病和血管内皮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在该研究领域研究水平高,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前沿水平。周教授在该领域发表高水平SCI论文58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80分,在国际会议发表会议论文80余篇。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要参与者曾获得美国心脏学会、弗洛里达卫生部、美国国立卫生院和美国退伍军人部等多项课题资助,近5年作为课题主持人获得3项国家自然基金的支持。
孜孜不倦醉心科研
在求学路上,周明生教授利用一切时间探索着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对知识的渴求如同久旱的秧苗遇到迟到的雨水。勤思考、爱动脑的习惯让他有了远比一般同学更多的收获。从南京铁道医学院医学部(现东南大学医学院)硕士毕业后,他最初的选择是做一名心内科医生,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在临床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对现代医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慢慢发现,很多心血管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其根源在于基础研究的不足。只有通过对致病机理更专业细致的研究,才能有针对性地研发出特效的治疗药物。从此,他踏入了更加广阔也更加曲折的科研道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5年他获得了日本文部省的资助,得以在日本香川大学医学部循环生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他发表SCI论文11篇,在高血压研究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四年后,他加入了国际著名的美国血管生物学家Leopoldo Raij的研究团队,在明尼苏达大学作为博士后继续进行研究,并在2004年晋升为迈尔密大学医学部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从这之后,他的科研道路愈发深入,渐渐进入到前人未曾踏足的角落。

心系祖国不忘初心
能够在学有所成之后回国并为祖国人民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一直都是周明生教授所期盼的。早年间为了追求学业,周教授携妻子移居海外,并育有一儿一女,如今重新踏入祖国大地,这期间一晃便是18个春秋。拥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优渥舒适的生活,周教授本可在海外尽情享受这幸福的时光。可是他始终心系祖国,“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量,让所学的知识和心中的抱负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这个想法始终在周明生的脑海中回旋。在来到新萄京p222入口之前,周教授在高血压研究领域已获得了相当的国际知名度。“在很多科研领域,我们国家现在发展都很快,但是在医药科研领域和美国这类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我回国工作能对你们有一些帮助,就是对国家这方面的发展有贡献,这也是我要回国来的重要原因。”周明生对教研室的年轻教师这样说道。2019年他和迈阿密大学合作向中国专利局提交了MR409治疗缺血性脑梗塞和脂肪肝的二项药物发明专利申请,目前该申请已进入了公示期。这正是周教授践行他“学有所成,报效祖国”这一目标的重要且坚实的一步。
提起自己的家人,周教授脸上总不自觉的洋溢起幸福的笑容。尤其说到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便更是滔滔不绝,言语间透露着骄傲。可是对于妻子,他却怀有一份歉疚。“我家里的所有事都是她在忙”,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家庭与事业之间艰难的选择。如今和家人相距万里,他每天只能和家人进行视频通话。妻子总是说着让他放心的话语,鼓励他在热爱的科研事业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中流砥柱良师益友
回国后,在政府政策和学校支持下,周明生教授竭尽所能广募英才,逐步建立起一个较完备的生理学实验室,并成功组建了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科研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困难是难免的,没有困难反倒奇怪了。”仪器设备的使用需要指导,他就亲自出马;团队成员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他也耐心地一一给予解答;甚至其他科研团队的青年教师慕名而来请教问题,周教授也会不吝所学,悉心指导。科研团队成员的每篇论文,周教授都会耐心地多次审阅,直到再也找不出任何问题才投稿。他常教导团队成员:做科研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做实验一定要实事求是,诚信和勤奋缺一不可。即使在节假日,实验室的灯光也常常亮着,那是周教授科研团队辛勤付出的见证。
年轻教师刚步入工作岗位,缺乏科研基金支持,周教授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科研基金贡献出来,解决了年轻教师科研工作中最大的后顾之忧。为了尽快培养起青年学术骨干,提升后辈年轻教师的科研水平,周教授在百忙之中定期为课题组举行研讨会,为大家搜集专业相关的论文资料进行研读,紧跟国际前沿。
周教授对团队建设的支援不仅仅体现在工作中,更融入了团队成员的生活之中。每到逢年过节期间,周教授无论多么繁忙,都要抽时间把大家组织起来,请大伙吃顿饭,一方面增进同事间的感情,一方面也让大家舒缓心情。对于家在外地,寒、暑假期间继续留校科研的研究生同学,周教授主动关心,为他们的食宿、学习等提供力所能及的便利条件。周教授把团队中的教师、学生当做家人,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已经很久没和远在大洋另一边的家人们团聚了。周教授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团队里每个成员的工作热情都积极高涨,论文成果一篇接着一篇,这既是对实验团队辛勤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周教授无私付出的回报。
克服疫情万里返程
正当实验室的一切渐渐步入正轨时,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周教授的回国计划。周教授等海外人员虽然暂时不必返校,网络授课进程却丝毫没有耽误,实验团队成员的论文修改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毕竟远隔重洋,周教授心系科研,归心似箭,他下定决心,无论回国路有多艰辛,也要早日返程。
首先面对的难题就是拿到有效的核酸检测证明。入境要求72小时内的核酸检测结果才行,可回国的机票涨价了不说,还经常以种种原因临时取消。这给旅程的安排设置了重重阻碍。国外的检测效率也远不如国内,有时一天出来结果,有时又给拖延到两三天。周教授只能每日驱车进行检测,同时不断关注着网上的机票信息。在不计代价地机票抢购之后,终于预定到了由英国转机回国的一条线路。做好全副武装的防护之后,周教授辗转几个国家才得以在上海落地。隔离期间,周教授也一直在关注着科研团队的工作进程。解除隔离后,周教授第一时间回到实验室,紧锣密鼓地全身心投入到了紧张忙碌的工作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周明生教授用自己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扎实严谨的治学风范、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深深感染着周围的教师和学生们。生理学教研室的成员们也都在这优良的科研风气中不断成长提高,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为共筑医科大学梦劈波斩浪。
